潮客汇微信
逛丰顺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首页
Portal
潮客汇
BBS
游山玩水
公益
潮客特产
生活
丰顺头条
潮客美食
潮客旅游
丰顺114
潮客茶馆
校园文化
休闲
摄影天地
艺术收藏
潮客车友
影视娱乐
公益
爱心联合会
助学会
阳光信使
博爱慈善
便民
同城买卖
人才市场
房产市场
电影排期
丰顺商家
电商商会
潮客汇
»
潮客汇
›
潮客圈子
›
潮客旅游
›
铜鼓峰
返回列表
查看:
103158
|
回复:
0
[玩转丰顺]
铜鼓峰
[复制链接]
huihuang658
huihuang658
当前离线
积分
18156
最后登录
1970-1-1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8156
帖子
精华
发表于 2014-9-17 15: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位于丰顺县砂田镇的铜鼓峰(亦称铜鼓嶂),海拔高度1559.5米,为粤东第一高峰,自古以来以雄奇壮观的气势、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牵引多少文人骚客、显贵布衣心驰神往。
铜鼓峰的得名,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而得名。 另一说是因其山风激荡,响如铜鼓而得名。在铜鼓峰宿营,半夜里山风大作,林涛澎湃,四山回响,使人壮怀激烈,热血沸腾。 再一说是此峰为百越族铜鼓分布点,故名。百越,是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的古代民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1982年广东省市县文物普查,高州、化州等十八个县出土铜鼓56个,已由各县博物馆收藏。博白的铜鼓潭、钦州的铜鼓村、廉江的铜鼓塘、曲江的铜鼓岭等,多由于埋藏铜鼓而得名。铜鼓嶂是否埋藏铜鼓?姑且存疑。 铜鼓嶂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如屏似嶂的百里峰峦,绿树披翠,竹木成林,植物种类复杂多样,是观光游览和植物学教学的理想基地。一片片常绿的高山植物,人谓“铜鼓青”,浓阴蔽日,深邃幽雅。密林深处寒兰丛生,有叶艺、花艺、奇香等品种。新近,学者们在铜鼓嶂采集了石木姜子、象鼻藤、光果悬钩子、微花连蕊茶和珠芽蟹甲草5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除竹木外,铜鼓嶂物产有香菇、木耳、草药、蜂蜜、茶叶、鱼虾、香螺、石蛙等。民谣唱道:“铜鼓嶂,三面宝,一面黄连与甘草。
” 铜鼓嶂峰顶平阔,约有数亩宽的平地。拂晓时置身峰顶,守候“云海浮金”,披霞挂彩,无不令人神往!即便天气阴霾,咫尺不辨,云遮雾涌,无穷变幻,亦有别样感受。站立峰巅,若天气晴朗,极目远眺,沟壑纵横,群山尽伏,梅江、韩江宛如素练飘向东南,梅州、潮州风光无限!
从铜鼓嶂峰顶而下约海拔1200米,有一大草坪,约有千亩,据说曾计划用作高山机场,地势平坦,花草丰茂。大草坪中间,泉水涓涓汇入,形成天然湖泊。湖水清冽透明,波光潋滟,观之神清气爽。访之乡人,因其稍下有铜锣村,故称此湖为“铜锣湖”。此湖遇百年大旱,其水亦不干涸。若遇多雨年份,茫茫荡荡,周围山峰,宛若岛屿,有“水浸铜鼓顶”之传闻。长白山有镜泊湖,天山有天湖,庐山有如琴湖,……山之高而润泽,钟灵毓秀,造物者不负人,功巍巍矣! 铜鼓嶂属莲花山脉断裂带,在岩石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人们根据其形象为不少景观取了名字,并赋予传说。如玉石佛手,说是雷神将军留下的手掌;仙人取宝,说是仙人正在向石橱取宝,说此处“金山银山,仙人正搬”;“金龟下山”,说是摸一下平安健康,摸两下升官发财;狮子潭,潭边有三块酷似狮子的大石,谓之三狮望峰;仙人叠石,大石上面累叠小石,再硕大石块覆之,成大、小、更大形状,望之危然却不倾倒;仙人踏石,石上有足迹,说是八仙过此所留;猴子抱颈,一石宛如美女站立当道,须如猴子般抱住其颈方能过之;船子潭,两块如船大石隐现潭中……
铜鼓嶂山腰有一巨瀑,流水从几百米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汇成一潭,其水碧绿清澈,潭边多异木奇花,人称瀑为“七情磜瀑”,称潭为“鸳鸯潭”。此瀑此潭传说诸多,有说一对恋人七次登上此磜 表达恋情;有说一对恋人在鸳鸯潭浸泡百天,表达百年好合;有说此磜 出有七个美丽女人,人称七花仙女,引来天下男儿求婚;有说一对恋人因婚姻不成,殉情鸳鸯潭中……据说,附近乡民把到七情磜 当作考验对象的地方,山歌唱道:“你爱娶厓无柬该,七情磜水洗过来。水清情长连心爱,百年好合正和谐。”“七情磜 水清又清,洗了正知爱浅深。双双立下情侣愿,海枯石烂不变心。
” 从砂田镇登山,历经22公里的盘田公路,一路奇观便直逼眼际:那庞大的山体,耸入云霄的高峰,加上山脉间流动的云潮,已不是正常看的“山”的概念了,分明是山的海洋、峰的巨浪,“粤东屋脊”造成了惊心动魄的气势。“云无心而出岫”,青黛的山与素练般的云雾反复较量,构成了一幅若幻若真山水写意画。
铜鼓嶂为莲花山脉主峰,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得名,并与潮州凤凰髻、梅州阴那山的五指峰形成“三峰鼎立”之势。雄奇嵯峨的山势,造就了众多奇石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百亩平地、狮子潭、金龟下山等。 登铜鼓嶂峰顶观日出是游客兴致最浓之处。凌晨4点从海拔1100米的铜鼓嶂宾馆出来,夜空繁星灿烂,启明星如指路明灯。行走山脊之间,听山风呼啸,伴明月同行,别有一番情趣。待晨曦初露,只觉置身云海之间,千峰万壑云雾缭绕,臣拜于脚下。俄顷,东方的灰调子突然明快起来,由弱而强,很快变得满天彩霞,一轮红日在七彩斑斓的云隙间一跃而起,好似飘浮在万顷波涛之中,崇山峻岭闪耀着鎏金的光芒,让人叹为观止!
铜鼓嶂的人文景观也颇为丰富,有太平天国古战场、铜山佛国寺遗址等。当年古大存、李坚真、刘永生等革命前辈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铜鼓嶂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曾上演不少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祖籍大埔百侯南山的张琏领导农民起义,以铜鼓嶂为重要根据地。
民国《大埔县志》载:铜鼓嶂,岩重洞复,明嘉靖时张琏、余大春等皆占此为根据地。清乾隆《丰顺县志》载:铜锣湖平坦多水田,湖上旧有山寺,明代张琏、蓝松山、余大春、钟灵秀、彭仕任先后曾占据铜鼓嶂。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传》1984年第二期载:张琏为粤东饶平上饶区乌石村人,祖籍大埔百侯南山。
明嘉靖年间领导了震撼闽、粤、赣三省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称帝,国号飞龙。在乌石村后山埔,找到一处宫殿大寨(当地老百姓称“张琏城”),挖掘到大量城砖,每块重约9公斤。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部和侍王李世贤部转战广东、福建,曾驻军铜鼓嶂,至今仍留有训马场、旗头营、中营、尾营、教打坪、走马坪等历史印记。 铜鼓嶂是大革命时期赤卫队、游击队的根据地。山下的胜坑、李子坪一带方圆数十里,曾建立苏维埃区、乡政权。山腰七情磜 瀑附近有一岩洞,叫七情磜 大石屋,是当年赤卫队、游击队的指挥所、会议室,李坚真、肖向荣、古大存、刘永生、王维、李谷、梁集祥等革命家曾在此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现洞中革命风物犹存,如藏枪的水帘洞,岩洞门前垒着的射击掩体石等。1928年李坚真在此进行革命工作时,创作了一首著名山歌:“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革命豪情洋溢,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激励了人民的斗志。铜鼓嶂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山下砂田镇岳坑村有该纵队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有当年刘永生司令员办公的桌椅。粤东支队(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的前身)战歌唱道:“星光影着韩江,月色媚着铜鼓嶂,我们雄壮的粤东健儿,英勇奔向解放战场……” 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谓。古时山区人口较少,丛林密布,古木参天,飞禽走兽种类繁多,自然资源丰富,柴近水便,容易生活。经过长途跋涉、流离转徙的先民,自然会选择这些地方安居下来。在铜鼓嶂山山岭岭之间,散布着二三十个自然客家村落,居住着数以千计的村民。他们依山傍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民居建筑和生活习俗保留着中原古韵。 在海拔约1000米处,有一村落,浓阴环绕,十几座杠式围楼一字形排开,屋前有一大片水田,宛如小孩坐的坐栏车,名“孩儿坐栏村”,是铜鼓嶂上最大的村落,那里居住的是钟姓人家。杠式围楼是客家民居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一般正面有几个层面就称为几杠楼,二、三杠比较普遍,多的达五、六杠。每杠都是房间或厅堂,杠与杠之间为天井,有走廊过道相通,中心位置的厅堂为供奉祖先牌位的祖堂。楼高普遍为一、二层,也有少数三层的。有的一杠纵深十数间,后面还有横列的“枕头屋”。大多数列杠两侧还有较低矮的杂屋用作厕所、灰间、牛栏、猪舍。全屋房间多少不等,少的十数间,多则百间以上。 从孩儿坐栏村而上至海拔1100米处,有铜锣湖村。村中有块大石,以石敲打会发出铜锣般的声音,故名。
村里有300多年前建造的围龙屋,凤凰卫视《寻找他乡的故事》曾经专程前往该村拍摄,并称之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围龙屋。 铜锣湖村围龙屋后面有一大片蓊郁茂密的风水林,鹤、鹊、鸠、雀栖于其中,啁啁啾啾,热闹非凡。围龙屋中现仍住着王潜章一家,据说当年王家祖先因为清廷捉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大山深处修建了这座围龙屋,人丁最旺时,曾经住过60多人,现大多已迁至梅县白宫镇居住。围龙屋前有一大片平平坦坦的土地,原是水田,现已由台商张秋琳先生改作茶叶和樱桃种植基地,有600多亩。 铜锣湖村风水林边,有“铜山佛国”遗址,是大埔银江胜坑龙泉寺的前身。相传300多年前这里有个铜山寺,香火很旺,寺中住持有很高的医术,他从铜鼓嶂采集草药,提炼成丹膏丸散,救治了不少病人。明代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王的蓝松山为报答住持治好其夫人的病,出资扩建寺院,并改铜山寺名为“铜山佛国”,还支持住持在银江胜坑兴建新寺,取名为“龙泉寺”。 现在,砂田镇到铜鼓嶂的交通已很方便。小车可以直接到达铜锣湖村边的铜鼓峰宾馆,路程约20公里,大部分路段已铺筑水泥路。从宾馆而上不远至大草坪,亦铺筑水泥路。从大草坪而上有2500多级石阶至峰巅,历时两小时左右。 且以一首《咏铜鼓嶂》作结: 巍巍铜鼓嶂,粤东第一峰。群山齐拱伏,万壑尽峥嵘。林丰草茂密,瑰宝隐其中。水落奇石出,是处现仙踪。最是铜湖叹,造物功无穷!
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发帖时务必实事求是,文明发贴、不要随意诽谤他人。否则,负法律责任!谢谢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潮客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丰顺资讯
潮客汇网
|
手机版
|
商务合作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丰顺天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4091014号
|
网站标识码:4414230020
|
粤公网安备 44142302000005号
vie=41BEF320E537FBF5254F0DAA710EB014265E9B2F35D941E9FE729426872B718AC6FA098D5A140E4AF66378DE7D0D93A79CDBA7049D3930514D770E5229F05EDA812F73FE91E4EB8E0A1 98204BB7C2D00DFB5B312690BE5F8" scrolling="no" style="overflow:hidden;" frameborder="0" allowtransparency="tru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