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淳熙年间,停泊马屿的福建渔船渔民为求妈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与当地船民及商贾到福建湄洲组庙请来妈祖香火,在岛上创建一简陋狭小的妈祖庙以供朝拜。此后,来岛进香拜谒海上女神的越来越多,“马屿”也逐渐被改称为“妈屿”。
有了妈祖庙,妈祖的圣事很快传播到潮汕各地。乘船过海上岛的善信者络绎不绝,朝拜后将带来的活鸡放生在岛上,任其孳息,时日长久,满山鸡群,故而“妈屿”又名“放鸡山”。
汕头开埠时的居民zhǔ要由三种人组成:外来移民、本地海民和本地山民。他们信仰和崇拜的代表分别是关羽、妈祖和三山国王。供奉这三种神的大小庙宇遍及潮汕城乡各地。这三种神的共同点,都是属于英雄崇拜。他们的原型都是人。三山国王是山神,主要是山民信奉。这里是海滨,所以就不供。
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这就成为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市政府出资重修一新,立碑说明。